中国江苏网讯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如何实现筑牢防线不松懈?如何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到“采、送、检、报、转、收”及时顺畅、日清日结?
江苏省卫生标准化委员会传出信息,江苏近期及时发布了消毒技术规范地方标准(DB32/T 3759~376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32/T 3761)、《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规范》(DB32/T 3762),其中《全自动核酸快速一体化检测》(DB32/T 3762.19)填补了技术空白。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介绍,按照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和人口千万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人们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以便“早发现”,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全自动核酸快速一体化检测》提供了无人化、智能一体化服务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快制快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规范》(DB32/T 3762)系列标准,规定了新冠检测的样品采集、运输与保持,核酸、抗体的检测技术、荧光定量PCR检测规程、核酸快速检测技术等,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提供依据和准则,使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保证病毒检出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全自动核酸快速一体化检测》系目前国内首家发布的地方性标准,文件规定了全自动核酸快速采集检测的原理、检测设备、过程要求、检测流程、质量控制及阳性结果的报告。
主要原理:
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数据库、智能化与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自动采集和检测系统,实现口咽拭子标准化、无人化采集,并通过快速升降温技术(即PCR模块具有快速变温能力,通常升降温速度不低于10.0℃/s)实现核酸快速检测,并即时上传检测结果数据至用户端。
适用场景:
《全自动核酸快速一体化检测》适用于新冠病例、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口咽拭子的全自动核酸快速采集、检测,同时也适用于各医院、口岸、机场、车站、学校等有常态化检测需求的场所配置新型冠状病毒全自动快速核酸采集、检测系统的参考。
最近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增加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难度。无论从组织实施,还是相关的核酸检测能力、医疗救治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标准的出台提升了监测预警灵敏性和检测的速度,为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叠加超快速检测,节省医疗资源,降低防疫压力,优化防控标准,提高应对处置能力,推进核酸检测结果互认,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技术完全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各地方舱医院、黄码医院改建与管理都需要权威的标准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DB32/T 3761)的及时颁布,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进一步模式化、规范化。此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系统、接触者追踪管理信息系统等在我省目前也较为成熟。
发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地方标准(DB32/T 3759~3760),涵盖了公共场所、学校、集中隔离场所、病例居家、防控人员等关键场所和人员的消毒技术。疫情期间,消毒非常重要,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消毒可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切断传播途径,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规范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的消毒方法,有利于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在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因消毒方法不当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其他易感人群造成感染。
此一系列规范标准,能指导相关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重点环节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和各单位防控疫情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助力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的系列标准,对检测过程进行全流程管理,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与质量,同时为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采、送、检、报、转、收”叠加科学精准、超快速检测提高一体化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